当前位置:首页>廉政>国学天地

庄子如何看待贫与困?

一直以来人们习惯将贫与困连在一起使用,与富足相对。但贫穷与困顿之间的差别却常常被忽视。对此,庄子早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。

  庄子有一天穿着带补丁的粗布衣服、用麻绳绑着破鞋见魏王。魏王见到庄子这样,便问他为何困顿如此。庄子回答说:“贫也,非惫也。”这是贫穷,不是困顿。庄子解释说,困顿是士有道德不能行之于世,而衣裳破旧鞋履破损是贫穷,与困顿是截然不同的。

  庄子家贫,《庄子》中记载,庄子向监河侯借粮食,监河侯说:“好的呀,我马上就要收到租赋税金了,到时候借你300金,好不好?”庄子怒道:“我昨天来的时候,听到有呼救的声音,发现车辙里躺着一条鲋鱼,它说它原住在东海,不料被困于这干枯的车辙之中,问我可有斗升水救它。我说可以,我去南方找吴越之王,劝说他们把西江的水引来给你怎么样。鲋鱼很生气,说,我有斗升之水就可以活下来,你这样说,还不如早早地去干鱼店找我!”

  这就是“涸辙之鱼”的故事,庄子当时的状况,就如同干涸的车辙里的鲋鱼,再没有吃的就要饿死了。而庄子更是居住在穷闾厄巷,织履以自供,由此可见庄子的贫穷。但即使是这样,对庄子来说这些都只是物质生活上的贫穷,并非是精神上的困顿。究其原因,还是因为“不逢时”。就像猿猴在楠梓豫章之类高大端直的树木上,能自在跳跃,即使是善射的如后羿也奈何不了它。但一旦在有刺的树上时,就会变得小心翼翼、危行侧视,是因为处境不利。对于士人来说,遇上乱世,怎么可能不困顿呢?

  但庄子还是认为自己“贫也,非惫也”,这并不是一种辩解。他依旧是怀道抱德的,处乱世而不折损气节,贫穷而不摧眉折腰,精神超然于世,对他而言,并不困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