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>廉政>廉政文化

音频 | 经典家风家训 · 云诵读(58)


今日主播:雷蕾

 

斯文不可不敬,患难不可不扶

(作者  郑骅)

今天为大家分享的好家风篇目是《斯文不可不敬,患难不可不扶》,选自《经典家训品读》,此书由陕西省纪委宣传部主编、方正出版社出版。南宋朱熹《朱子家训》中有这样一则家训:“斯文不可不敬,患难不可不扶,守我之分者,礼也。”意思是说“对有知识素养的人要敬重,对有困难的人要帮助,这些都是做人的本分。”

《朱子家训》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留给子孙及后世的一笔宝贵财富,虽然成文于八百多年前,但其内容所放射的理性光芒,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文明和深厚文化底蕴。《朱子家训》内容丰富、字字珠玑,我印象中最深刻的一句:“斯文不可不敬,患难不可不扶。守我之分者,礼也。”也就是说,对有知识素养的人要敬重,对有困难的人要帮助,这些都是做人的本分。

我以前也考虑过我家的家风是什么,由于父母和长辈没有具体总结,也没有这个文化水平去总结,一直也说不清楚,自从读了这句话,我豁然开朗,这不正是我家的家风吗?

我的外婆是我们这个家族的核心,她在6岁的时候就因为战乱逃离家乡,在走投无路之际被自己的母亲卖给了地主的姨太太,从小受尽了打骂。十六岁的时候和我的外公结婚,先后生了三女一男。

在小女儿出生后不久外公不幸染病去世,外婆就独自承担起照顾四个孩子的重任。那时最大的女儿(我的母亲)才十三岁,最小的女儿才三岁,外婆每天要面对嗷嗷待哺的四张小嘴,在人们都认为她们一家五口无法活下去时,外婆毅然接过了外公的修鞋摊,独力承担起拉扯四个孩子的重任。

由于外婆年轻守寡,拉扯四个孩子不易,又是外来移民,在当地备受欺辱,因此,我们家一直有一个传统家风,就是既不惹事也不怕事:我们处在弱势,不去招惹别人,但是别人欺负我们,我们也绝不怕事。由于我从小由外婆带大,一直到6岁去外地读小学,因此我对这点深有体会,有两件小事一直深深刻在我的记忆中。

小时候的我在冶校的家属大院中属于外来户,在没有融入这个大院时一直是被攻击、被孤立的对象。为了不让我被人欺负,外婆总是带我去东关挖竹笋。记忆中,那是很开心的时光,天空和大地总是充满阳光的味道,是一种充满野趣和温情的味道。多年后,我在《燃情岁月》中感受到那种与自然亲近融和的味道。记得无数个午后,我就是和外婆在挖竹笋的时光中度过的,一晃三十年了,但记忆仍是那么清晰。长大后,我才明白,那是外婆的策略,她让我尽量和大院里的孩子有一定距离,不要去招惹他们,但她也经常会为我出头,一旦谁欺负我,她也不会善罢甘休。她还经常告诫幼小的我,不要欺负别人,也不要怕别人欺负,别人欺负你就和他斗争到底,惹了麻烦她去兜着。这就是我们的本分,我们的底线,我们知理懂礼,但我们不畏惧恶意的欺负。

另外一件事我也记忆深刻,那时冶校食堂有一个胖胖的老头,好像是浙江嘉兴那里的,讲一口我们不明白的方言。胖老头很慈善,听说是在“文革”中受冲击的知识分子,是个大右派。当时人们要么躲着他,要么欺负、嘲笑他。外婆不管这么多,他很敬重胖老头,告诉我那个伯伯有学问,是好人。那时我不知道,只知道他那里有好吃的,再就是他那口可笑的方言。我总是在没人的时候站在食堂的柜子前面,感觉那个台子很高。由于外婆的善良,胖老头也对我格外的好,在没人看见的时候,胖老头会偷偷地夹一小块蛋糕给我。那是我吃过最好吃的蛋糕。直到有一天,胖老头离开食堂回学校教书了,食堂也很快停业了。这件事让我懂得了外婆的善良和独立,她有自己的看法,她善良,她尊重知识,她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,哪怕这个人被所有人轻视和羞辱。我想这就是朱熹所说的“斯文不可不敬,患难不可不扶”。

这就是我对家风的印象,它可能无法被准确地定义,但它总能深深扎根在我的为人处世和言行举止中,抑或幻化为儿时记忆的点点滴滴,时不时泛起晶莹的浪花,勾起最细微、最温暖的情愫,发酵出家风的醇厚和幽香。虽然我已经离开家乡在另一个城市打拼,但我会把这家风像“传家宝”一样代代传下去,希望这“传家宝”也会继续点亮我未来的人生之路。

 

雷蕾,西安市投资合作局招商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、综合信息部部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