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>廉政>廉政文化

一方明代墓志里的廉政故事

汪溢的墓志盖为青石材质,篆书阴刻“明故迪功郎北原汪公墓志铭”,四周镶以云纹。(安康市汉滨区纪委监委供图)

2023年11月22日,安康市汉滨区汪台村在进行道路改造时,发现一方明代中期墓志。志石约60厘米见方,刻有1199个字的铭文;志盖为青石材质,篆书阴刻“明故迪功郎北原汪公墓志铭”,四周镶以云纹。碑文载,该墓志的主人汪溢,曾在明嘉靖年间为官,官阶虽不高,但勤政爱民、刚正廉洁,其高风亮节,令人叹服。

汪溢生于明弘治十六年(1503年),祖籍四川梓潼。洪武年间,汪溢高祖汪应杰为避战祸,迁徙到金州(今陕西省安康市)境内。当地属丘陵沟壑地带,耕地稀少,不容易种粮食,汪氏一族便以种苦瓜为生。每遇丰收,他们就把苦瓜赠给地方官员和贫困乡亲,不敢私藏。

到汪溢出生时,汪氏一族已在当地小有名气,他们不仅被官府赏赐了一块土地,其祖父汪辅还担任四川越西卫仓大使,一派家道昌隆的景象。

少年时代的汪溢,以聪颖好学闻名,自学能力超强,墓志铭中用“坚志熟仁,寒暑弗避,凡经传史略无不博洽,而尤精于诗”来形容其刻苦求学的经历。后来,汪溢充任当地府学教员,各地英才纷纷拜在门下向他求学,驰名三秦。但是,汪溢的科举求仕经历却相当坎坷,9次参加乡试不中。

嘉靖二年(1523年),汪溢被推荐至礼部任主客郎中。明代的外交政策非常重视宾礼制度,汪溢从事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太学接待事宜。在这个岗位,他干了近40年,一直到嘉靖四十一年(1562年),被任命为云南后卫知事。很多人为汪溢感到惋惜,觉得官职不高,配不上他的德才。汪溢回答“秩不计崇,卑惟艰难称职”,大致意思是,品级没有高低之分,再小的官职也责任重大,再辛苦也要尽职尽责。

云南是明代白银的主要生产地区。汪溢先是被委派督办银厂,后又负责押送粮草,常深入蛮夷险地,不敢懈怠。墓志铭中特别记载了一句话,“公却常例,惟尽心国税,一毫不入囊。”

明代官员的工资非常低,《明史》载:“自古官俸之薄,未有若此者。”在这种情况下,以“常例钱”名义获取灰色收入,便成为各级官员肥身润家的主要来源,这几乎是一个公开的秘密。很少有人认为这种行为有违道德准则,当然也谈不上违法。

汪溢不仅将自己的常例钱悉数交公,还敢于和克扣粮饷的官员作斗争,避免中饱私囊,这让很多同僚觉得难以理解。碑载,“每遇官长扣厥中,公曰:‘卑职但求不负朝廷!’”就连巡案御史都为汪溢的品行所钦佩,称赞其为忠义之臣,“汝言及此,诚忠义士。”

汪溢清正廉洁、劝勉后人的遗风惠及汪氏后人。现存于汉滨区吉河沙沟汪氏墓碑群记载,重视文化教育,重视子孙修德修业,重视教育后代尊崇社会规矩、依规依矩行事,使汪氏一族人才辈出、家声清廉,绵延数百年之久。汪溢的儿子汪腾鲲、孙子汪兆龙都是当地有名的饱学之士,实乃廉直方正的优良家风世代相传、长期熏陶所致。

与汪溢墓志一起被发现的,还有其夫人朱氏的墓志。朱氏墓志记载,汪溢在云南工作6年,以“清慎”而广获赞誉。朱氏祖籍湖北,6岁时跟随做生意的父母来到安康,以淑贤见称。与汪家相比,朱家的经济条件很好,朱氏之所以选择嫁给汪溢,并且一路资助其求学,正因为看重汪家的良好家风和汪溢本人的才学。

为贤臣幸能有贤妻。汪溢在云南期间,朱氏一直陪在身边。碑载,“母恭慎事先君,有倡随风。其亲操井臼,剔灯劝勉,内助居多。”这也从侧面证明了朱氏作为贤内助的美德。

这样一位清官,自然容易招人嫉妒。一次,有人公然向汪溢索贿,遭到汪溢严词拒绝:“吾有田可耕,有子可教,吾岂为此?”在汪溢看来,自己在老家有田可耕,膝下有子女可教养,难道就只能做官吗?

为此,汪溢不惜辞官还乡,以示不愿同流合污的铮铮铁骨。临行前,汪溢的所有家产仅装了一个肩包。他告诉身边人,他的俸禄都补给国家税赋了,不值得一提,纵使留下无尽财富,也只能遗祸子孙。

隆庆二年(1568年),65岁的汪溢回到故乡安康,享受子孙绕膝退休生活的同时,也给晚辈们讲授经史典籍、宣扬义理。他用《尚书》中的“不作无益害有益”教育后人,强调读书修身的重要性,主张投身大自然和社会大课堂,游历山川、观察社会、开阔视野。碑载,汪溢告诫后人,“吾素不喜技艺,浪游惟日,对圣贤为侣,乐亦在其中。”

“浪游”当然不是为了寻求惊奇,更重要的动因是“对圣贤为侣”,这是纯粹的求知,其底蕴仍是传统的。换句话讲,汪溢追求的不是文人士大夫擅长的心灵学问,而是脚踏实地的观察与实践,体现了朱子理学诚意正心、格物致知的优良传统。

汪溢活了74周岁,在当时算是高寿。他的一生被浓缩为“汪溢,长枪铺人,任云南经历”,记录在清嘉庆二十年(1815年)编纂的《安康县志·卷七·选举志》中。此次墓志的发现,让我们有机会从历史的边角料中,一窥这位清官廉吏正道直行的一生。

汪溢被授予迪功郎的散官头衔,按明制属于正八品。他的墓志铭,由时任山东道监察御史李祯书丹。墓志铭记载,汪溢去世后,四邻八乡的百姓都前来吊唁,就连官府的大小官员也赶到家中祭奠。

墓志铭用“矢心报国,固守其穷。不为折腰,丹心荜蓬”来概括汪溢的一生,此评价可谓高矣。(宋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