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>廉政>廉政文化

苟活为羞 避事为耻

——为官避事平生耻,从政必须有作为

金末至元朝时期著名文学家元好问诗曰:“为官避事平生耻,视死如归社稷心。”可以说,不愿担当,不敢担当,“怕事”而不直面理事,“避事”而不认真处事,“躲事”而不积极干事,在人格上就是懦夫,在战场上就是逃兵,毫无疑问,此当是从政为官之最大耻辱。

  一个人若是怕事、避事、躲事、不干事,就必然遮遮掩掩、玲珑八面,甚至生怕树叶掉下来砸破了头,那么就会连说真话的勇气都没有。冯梦龙《古今谭概》中记载,汉末有个叫司马徽的官员,就是个名副其实的“好好先生”。别人有事相问,他从不论其高下,只是说好。妻子批评他,别人请你解答疑难问题,你岂能一味说好?司马徽回答妻子也是那句话: “卿言大好。”在司马徽这样的人看来, 臧否人物也罢,评优论劣也罢,都可能在不知什么时候得罪不该得罪的人,还是明哲保身,少说为佳,“两耳不闻窗外事, 一心只保官位子”。这类人在今天也不少。他们不敢坚持原则,“批评上级怕穿小鞋,批评同级怕伤和气,批评下级怕丢选票,批评自己怕没面子”,哼哼哈哈, 吱吱唔唔。譬如在党内民主生活会上,对领导放“礼炮”,对同级放“哑炮”,对自己放“空炮”,“空对空、虚对虚”, 无病呻吟,不痛不痒,无批评之刺耳,唯颂扬之谐音,缺乏严肃的思想交锋,更谈不上“红脸出汗”,在一片“表扬与自我表扬”声中,把民主生活会开成了评功摆好的“集体按摩会”。担当,就要直面问题,敢于直言,唱“黑脸”不装“笑 脸”,当“战士”不当“绅士”。没有战斗的锋芒、锐气和勇气,遇事和稀泥、谁也不得罪,其结果只能是害人害己,贻误事业。


  


    在有的人看来,官场不仅要“慎言”,还得“慎行”。有些话不能说, 有些事更不能做。这种人,精于耍奸溜滑、投机取巧,惯于瞒天过海、应付了事,常常该干的事不干,虚与委蛇;该负的责不负,推诿扯皮。唐代有个人叫王及善,“才行庸猥,风神钝浊”,当内吏不称职,人称“鸠集凤池”;当了右相,提不出什么高明的举措,唯独不许下属官吏所骑的毛驴进入衙门,终日 忙于驱赶,人称“驱驴宰相”。时下有的官员,又何尝不是如此呢?遇事躲躲闪闪,拖拖拉拉,整天看似忙忙碌碌, 实则净干些空洞的、无关紧要的、没有 实际效用的鸡毛蒜皮之事。这种人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,对工作敷衍应付、得 过且过,遇到问题皱眉头,见到矛盾绕外头,碰到困难躲后头,该抓的不抓、该管的不管,“只要不出事,宁可不干 事”,“不求过得硬,只求过得去”, 满足于四平八稳,当“太平官”“逍遥官”,浑浑噩噩混日子,庸政懒政,尸位素餐,其害莫大焉。因为,官场上怕事、避事、躲事、不干事的人多了,就必然会误事、坏事,甚至出事。居其位当谋其政、任其职须尽其责。不尽责,就要追责。只有让怕事、避事、躲事、不干事的人“摊上事”,才能倒逼党员干部履职尽责、自觉担当。

  因为,这种人之所以怕事、避事、 躲事、不干事,最根本的原因正是缺乏担当精神。有的怕得罪人,不愿担当;有的缩手缩脚,不敢担当;有的安于现状,不肯担当;有的推卸责任,不去担当,以致在工作中瞻前顾后,顾虑重重。他们“瞻”的不是宏图大业,而是 个人私利;“顾”的不是肩上重任,而是个人名利;“虑”的不是事业发展, 而是个人升迁,以致“小算盘”误了 “大事业”,“小心眼”害了“大发 展”。“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 趋之。”当年左宗棠请缨西征,白发临边,他在给家人的信中抒发了这样的抱负:“天下事总要有人干,国家不可无陕甘、陕甘不可无总督,一介书生,数年任兼折,岂可避难就易哉!”他早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,宁愿马革裹尸, 纵然是万丈深渊,也百折不回。一个党员干部如果有这种胸怀天下的境界、舍我其谁的担当和奋楫争先的精神,怎能不克难攻坚、无往不胜!古人讲:“尽公者,政之本也;树私者,乱之源也。”只有丢私心才能成大事,敢担当方可有作为。所以,成就事业、成就大我,都有一项最基本的内在修炼,这就是必须放下个人私心杂念、心系百姓福祉担当奉献。这种担当精神,是医治怕事、避事、躲事、不干事等等顽疾的最佳良药。

  晚清名臣曾国藩有言:“以苟活为羞,以避事为耻。”为官干事当尽责, 重任千钧唯担当。担当大小,体现着干部的胸怀、勇气、格调、境界。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树立这样的观念:“不愿担责任就不该当干部,不敢担责任就不配当干部,不会担责任就不能当干部。”要有“事不避难,义不逃责”的精神,对分内之事,尽职尽责;对困难之事,攻坚克难;对棘手之事,善于解决;对突发之事,挺身而出;对失误之事,勇于面对,真正做到不避事、不怕事,敢管事、能干事,干成事、不出事。一句话,应切记:为官避事平生耻,从政必须有作为!(特约撰稿:寒山石)